沉浸式無邊界藝術館
印象派與浮世繪


Scene 01
江戶街景 © bpk / Staatliche Museen zu Berlin, Museum für Asiatische Kunst, former collection of Hans-Joachim and Inge Küster, gift of Manfred Bohms, photography: Jürgen Liepe / AMF / amanaimages用最新影像技術將描繪江戶繁盛景象的「熙代勝覽」繪卷動畫化。請看這是售賣浮世繪的店鋪。
Scene 02
梵谷的浮世繪收藏 © amanaimages梵高被浮世绘所吸引,对绘卷中描绘的“日本”抱有憧憬。从数百件梵高的浮世绘藏品中选出一部分介绍。
Scene 03
浮世繪的影響「主題」 © Peter Barritt / Alamy Stock Photo /amanaimages, ©Alamy Stock Photo /amanaimages在當時的西洋繪畫中,描繪市井風情與生活百態的畫作並不被看好。浮世繪給巴黎的年輕畫家們帶來了新的視角。
Scene 04
東洋與西洋 ©Alamy Stock Photo /amanaimages, ©Heritage Images /amanaimages歐洲的街景與江戶的街景。在穿越時空交匯的東西方繪畫中沉浸式感受。
Scene 05
浮世繪的影響「構圖」 © GrandPalaisRmn (musée d'Orsay) / Stéphane Maréchalle/ AMF /amanaimages, ©Bridgeman Images / amanaimages浮世繪的大膽構圖也是西方繪畫中從未見過的形式。印象派畫家們吸取了浮世繪的精華,挑戰開創新的繪畫風格。
Scene 06
系列作品 ©Bridgeman Images / amanaimages, © CAPSULE CORP. /amanaimages塞尚鍾愛畫的聖維克多山。與葛飾北齋的富岳三十六景對比,探索兩者的相似與差異。
Scene 07
梵谷與浮世繪 ©Bridgeman Images/amanaimages梵谷非常癡迷浮世繪。他留下的許多名畫中均能看出深受浮世繪的影響。
Scene 08
印象派的黎明 ©Bridgeman Images/amanaimages從浮世繪中獲得諸多靈感,畫家們發展成獨特風格的新派繪畫。「印象派」誕生。
坂上桂子
(Sakagami Keiko)出生于東京都。早稻田大學教授。專業是近現代藝術。主要著作《喬治·秀拉 點彩畫派的現代性》(橋社)、《貝絲·莫莉索 近代著名女畫家》(小學館)等。
在動漫文化之前,海外也曾出現日本視覺文化廣受矚目的時代。那就是19世紀從印象派到後印象派的時代。莫内的睡蓮系列作品中的吉維尼小鎮自家睡蓮池中,架設的就是日本的太鼓橋。身兼美食家的畫家每天在浮世繪環繞的餐廳享用美食。梵谷在巴黎收藏了許多浮世繪,數量多達數百幅。移居的南法國,只是梵谷想像中的日本的代替地。在這些畫家活躍的時代,正是日本開國時期,很多美術品經由世博會和畫商的傳播而聞名國外。日本美術很快吸引了西方畫家們的目光,成為了豐富的靈感來源。在印象派、後印象派的藝術中,可以說東西方的不同文化交融促生出新的創作。在沉浸式美術館,大螢幕上放映的豐富多彩的影像,帶人們進入莫内和梵谷想像中的浮世繪世界。敬請沉浸式感受用現代的影像和音樂構建的北齋和廣重、莫内和梵谷的獨特畫中世界。